葉葆菁
《三字經》云:“教不嚴,師之惰”。此“嚴”原意為教師對學生之嚴格要求、嚴訓懶惰,而我要說的是我的老師們嚴謹治學之“嚴”。
1957年,我有幸考入西安建筑工程學院,走近多位蜚聲中外的建筑大師,師從一批為師為范、教書育人的中青年教師,為日后從業幾十年打下了基礎。老師不僅教會了我們許多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傳授著為人之道、為事之風。令我感受最深,對我影響最大的也正是恩師們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求是的研辨精神。
入學初,我們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隸屬建筑工程系。系主任張劍霄是一位建筑結構頂級專家、教授,又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他無論是做報告或是講課總是條理清晰,言簡意賅,聲音洪亮,語速適中。他做報告記下來就是一篇好文章;他講課記下來就是一部好教材。這位成天和教案,和符號、數字、圖紙打交道的人,走起路來幾乎每一步的距離都是相等的。他的一言一行都是那么規范,斯文而干練,給同學們樹立了一個工程技術人員高素養的樣板。他的和藹可親不是始終面帶微笑,而是當你有疑難問題向他請教時,他總是認真而耐心地給你解答。他用純正流利的英語為研究生講解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穿的長衫雖然只是普通面料卻洗得干干凈凈,他的菜籃子里經常只有幾棵青菜和一塊豆腐,生活簡樸到了底線。他不抽煙不貪酒,享齡105歲。我大學畢業后做了幾年設計工作,我的設計理念和在建筑結構上大膽求新的嘗試,就是受張老師的影響。后來調到學校教書。起初,我講課語速特快,兩節課的內容一節課就講完了。由于緊張,有時詞不達意或表述不清;氐剿奚,張劍霄老師的形象在我腦海中浮現;貞洀埨蠋煹膰乐敺練的表達方式,效之仿之,逐步入門,漸入佳境。
大四時,我們專業劃歸建筑系,系主任是劉鴻典教授。劉教授有建筑家的風度,藝術家的風采,教育家的風范,是同學們崇拜的偶像。他個頭不高,長年蓄著一副“仁丹”胡須,舉手投足精氣神十足。他設計的項目在沈陽、上海、西安等地都是標志性建筑。有一次周末,聽說劉鴻典教授在東樓大教室有個講座,大家都提前涌向那里占座位。時間快到時,只見劉教授匆忙趕來對大家說,因為出差剛下車,沒準備好,講座改在下周吧,請大家原諒。其實,劉大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即使講上三天三夜也無需準備。但他如此慎重地對待每次講座,令人敬佩。劉大師80歲時還申請入黨并被批準,令人敬仰。每每想到劉教授的負責態度和進取精神,學生我一輩子都不敢敷衍怠慢。所以,我上課前也總是認真備課,哪怕已經上了幾遍的老課,甚至用的是自己編寫的教材,也總是當作新課一樣準備,重新編寫教案。
老一輩教育家的楷模不僅教化著學生,也影響著年輕的教師們。1959年夏天,我們班測量課實習,任務是去禮泉縣幫助農村測一份地形圖。一次,快收工時指導老師岑講師來我們組檢查成果,發現誤差超過規范規定一點點,他認為盡管只差一點點,但我們的測量質量就相差很多了。此時岑老師在各個組巡回奔走指導,已經很累了,但是,他為了一個不大的偏差卻堅持帶領我們從頭開始一站一站復查,跑了兩個多小時,直到晚上快八點了才復測完畢,糾正了差錯;貋淼穆飞,看著老師疲憊地走走停停,我們既自責又感動。其實老師糾正的何只是幾個數字的誤差,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我們對事業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
在之后的工作中,當我想原諒自己躲避困難時,常用母校老師嚴謹之風制約自己的懶散,激勵自己踏實認真地做好每件事。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恩師之風,山高水長。西安建院的好“家”風,惠及我的一生。謝謝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