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洋
“大家好,我剛剛從合肥農交會回來,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匯報一下我參會的感受!9月19日下午,樅陽縣白蕩湖村村民施祥龍在樅陽縣舉辦的慶祝農民豐收節活動現場開啟直播,向網友們介紹自己在合肥的所見所聞。
今年53歲的施祥龍,這幾年從貧困戶“搖身”變成“新農人”,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農產品品牌,成為當地聞名的致富能手,今年5月還被授予“安徽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其變化源自哪兒?“說到底還是黨的政策好!笔┫辇堖珠_嘴角,笑容燦爛。
政策助力“脫困”
“白蕩湖村施祥龍,意志堅強好模范;家庭農場建設美,綜合種養效益翻;別看現在生活甜,回憶往事聲音咽……”樅陽縣非遺大鼓書傳人吳福東《脫貧致富迎小康,鄉村振興更輝煌》中的一段唱詞,說的就是施祥龍。
施祥龍年輕時開拖拉機、生產預制板,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然而,2007年,他的生活脫離了正軌。那年,他被確診患上尿毒癥。
“那時感覺天塌下來了!北桓嬷挥袚Q腎才能保命后,妻子唐傳云背著丈夫做了配型,結果正好匹配。在妻子的強烈堅持下,施祥龍做了腎臟移植手術。
不幸的施祥龍幸運地得救了,但高昂的手術費也讓家庭傾盡所有,并欠債10余萬元。那時兩個孩子上初中,施祥龍每月吃藥要開銷一大筆錢,家里全靠唐傳云做工維持生活。2014年,施祥龍家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健康扶貧等政策的支持緩解了家里的經濟壓力。
2016年春節過后,經過長期恢復性治療的施祥龍已經能夠從事輕體力勞動。不甘坐等救濟,施祥龍通過幫扶干部幫助,利用產業扶貧政策和扶貧小額貸款,成立家庭農場,流轉土地種植水稻。伴隨著種植規模擴大、“稻蝦共作”模式引入,施祥龍家庭農場收益大幅度提高。2018年,施祥龍脫貧“摘帽”。
“能夠走出困境,健康扶貧政策、產業扶貧政策和扶貧干部幫扶,少了哪一樣都不行!笔┫辇埜袊@。
敢闖敢試“致富”
中秋時節,施祥龍家庭農場內一片碧綠,微風拂過,稻浪重重。走在自家田邊,施祥龍心里美滋滋的:又是豐收景,今年更比去年好!
施祥龍的辦公室墻壁上掛滿了中國漁業協會、中國水產協會等機構頒發的榮譽證書,他以自己名字注冊的“施祥龍”牌稻蝦米,10斤一袋、市場售價50元。施祥龍說,去年他累計賣出了20多萬斤稻蝦米。
提及稻蝦米,施祥龍打開了話匣子。2017年,縣里組織種糧大戶到盱眙等地考察稻蝦養殖,他動了心。然而,“稻蝦共作”要求高、投入大、風險多。干,還是不干?一番斟酌后,施祥龍選擇了前者。
“嘗試‘稻蝦共作’,我沒給自己留退路!笔┫辇堃贿吤饕贿厡W習,參加縣里組織的各種培訓班并和農業、水產專家建立聯系,掌握稻蝦養殖技術;參加農業農村部門組織的各種現場會,向同行們學習請教如何降低成本。2018年,光一季龍蝦他就獲利30多萬元,加上水稻、鴨等銷售收入,他成了村里名副其實的“大戶”。
施祥龍并沒有就此停下發展的腳步,而是又開始嘗試多種經營。如今,施祥龍已流轉田地近630畝,農場以產出稻蝦米、龍蝦為主,涵蓋了魚、雞、鴨、鵝養殖以及果樹種植,成為樅陽縣漁業技術推廣、樅陽縣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去年,家庭農場純收入近50萬元。
鄉村振興“帶頭”
村里人都說,施祥龍很時尚,沒事就拿著手機在田埂上錄視頻、開直播。在施祥龍看來,這是緊跟時代步伐。自從銅陵當地電商平臺開展直播帶貨公益助農活動,1小時賣出1萬斤“施祥龍”大米后,他就開通了抖音號并開始琢磨、嘗試銷售自家農產品。
“這是新農活,要學會、用好!笔┫辇堖常常帶著女兒、女婿一起直播。如今他的抖音號粉絲量雖然只有3000多,但是累計點贊量超過7萬。
喜歡琢磨、嘗試新事物的施祥龍在村里“帶頭”是常態。他是村里第一個試水“稻蝦共作”的,如今村里由大戶流轉的稻蝦田近4000畝,其中約一半加入到“施祥龍”稻蝦米品牌;他是村里帶頭把女兒、女婿從外地“拽回來”從事農業的,如今跟著他后面干的,除了女兒、女婿,還有10多位脫貧戶;他是銅陵第一個自辦豐收節慶;顒拥霓r民,還在抖音上直播了全過程;深知健康重要性的施祥龍和妻子,今年5月共同簽署器官無償捐獻協議,成為樅陽縣首對以夫妻名義簽署人體器官無償捐獻協議的志愿者。
日子甘甜,但施祥龍往前闖、走在前的勁頭依然十足。白蕩湖村鄰湖、依江,有著美麗的鄉村風景!拔覝蕚湓谵r場多栽些果樹,把老房子打扮打扮,搞民宿、采摘,走農旅融合的路子!弊咴卩l村振興的路上,施祥龍又打起了自己的新算盤。
稿件來源:
安徽日報
|
編輯:
吳玉婷
|